作者:張明
這篇文章的題目來自老喬(喬.吉拉德)的一句話“love is service”。但是這句話于語法不通,所以改了一下。多說一句,看過不少原聲大片,大多數對白其實完全不講究語法的,怎么說易懂,怎么說爽就怎么說。但是作為題目,我想還是稍微講究一下。

國際慣例,首先對喬老表達一下膜拜之情,別的不說,單說在84歲高齡還能激情飽滿爬上高梯張開雙臂大喊“I am the king of the word”(不好意思,串到泰坦尼克了)。單憑這一點,就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學習。何況頭上還戴著世界第一銷售的桂冠。
喬老講到,他從為了能買上一顆大白菜而走上賣車之路,最后成為 Number One Sales的時候,辦公室外面排著隊向他買車。
這其中一個原因是他自己的宣傳(持續郵寄明信片,散發名片)和媒體報道。但是當時我就在想,只靠這一個原因,只能讓他成為一個曝光率和知名度高的銷售,但用戶憑什么就得一定要從他這里買,還得排著大隊。
緊接著喬老的一席話打消了我的疑惑。那個時代汽車的保險還不健全,維修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維修的速度與態度直接決定了用戶的體驗,也決定了口碑相傳的效果(喬老有一個著名的250定律,就是說每個人大概至少有250位的親朋好友,這個人的體驗不好的話,會影響到這250人。)和二次購買。那么喬老是如何來處理售后的呢?
喬老每個月最后一周的周三總要請所有的維修人員吃飯,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在他要求廠家負擔一半費用被拒絕后還是堅持這樣做。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只要是從喬吉拉德那里買車的客戶,總能得到最快最優秀的服務。這還不算,如果有些小的零件需要更換,喬老會自己掏錢幫用戶購買。
這意味著什么?這意味著從喬吉拉德這里買車就能放心,就能省時間、省錢。有了這個保障,如果面對兩個銷售,喬老這里需要等半小時而另外一個銷售那馬上就可以購買的時候,我想,還是有很多顧客會選擇等待喬老。
喬吉拉德1928年11月1日出生于美國底特律市的一個貧民家庭。9歲時,喬•吉拉德開始給人擦鞋、送報,賺錢補貼家用。喬•吉拉德16歲就離開了學校,成為了一名鍋爐工,并在那里染了嚴重的氣喘病。后來他成為一位建筑師,到1963年1月為止,蓋了13年房子(就是個民工)。35歲以前,喬.吉拉德是個全盤的失敗者,他患有相當嚴重的口吃,換過四十個工作仍一事無成,甚至曾經當過小偷,開過賭場。
這就是喬吉拉德的簡歷。完全是一個草根,并且還是一個有很多缺陷的草根。憑著自己的一股執著和瘋勁博得了觀眾眼球,然后用服務之愛將觀眾變成受眾。
再來看我們公司,我們和喬吉拉德一樣,也完全是草根創業。沒有很大的品牌名氣,沒有很強的經濟勢力。那我們憑什么讓用戶來選擇我們的產品?只能憑良好的產品質量和性能,但再好的產品也很難沒有瑕疵(軟件不可能沒有BUG),所以更需要憑我們有可能給用戶帶來的良好服務體驗,這種服務包括售前、售中及售后的良好的專業職業用心的咨詢、溝通、方案提供、安裝實施、用戶培訓、用戶關懷、后期服務等,所涉及公司的全員投入。
簽于這一點,作為技術支持,我們要建立完整的用戶服務關懷體系。喬老做的我們也可以做,很多成功是可以復制的。我們也給用戶寄出賀卡,在一年內的所有節日內寄出。我們也定期的回訪咨詢,在第一線第一時間解決用戶的問題,等等。這是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到的,較低的成本,較高的效果。
這一點我們做的不夠好,當然有一定的客觀原因,但是所有的原因都不是不作為的理由。
之前黃總提到一個概念叫做“全員銷售”,就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為達成銷售的目的而努力。這里我總結出一個“全員服務”的概念,即所有的人都投入到為用戶的服務中去。
公司里銷售做的好的,無一不是重視客戶的服務體驗的。之前的張艷麗,為了消除新星公司部分客戶出現了問題的影響,各種軟磨硬泡讓我擠出時間前去培訓、解決。楊文輝當時為了澄清保定的一家醫院試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周末纏著我去和用戶交流。張偉更是時常晚上八九點鐘在用戶那給我打電話,親自上陣去給用戶處理問題。
沒有無緣無故的愛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。因而果之,萬事都有原因。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站在成功的頂峰大喊一聲“I am the king of the word!”。
分享到: